EN
用十七年,建一座桥
  • 发布时间:2020-11-06
  • 来源:华南公司
  • 作者:李妘

  大家都知道我们用3年修了东海大桥,用5年修了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经9年,但有这样一座桥,从开工到现在,修了17年,还未建成。您可能会想,这座桥有多大的规模和多长的跨径?居然花这么久都还未完工。

  这座桥叫工程人生,桥的跨径是6205个日夜,有三个墩柱,塔高从技术员到总工再到项目负责人。桥梁的这个施工人叫刁先觉,是富龙西江特大桥的项目经理。他的桥梁建设征程,始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佛山,向西一路前往山城重庆,向北到达江淮大地安徽,行之所至,一座座钢铁巨龙连接大江南北,一条条奔腾大道贯通东西。

  “工程建设要下硬功夫”,从业十七年,这九个字始终印刻在刁先觉心间。2004年,刚走出象牙塔的刁先觉接触到了高赞大桥塔墩梁固这一新型结构,为了解决传统2D图纸在施工过程中表述不清的问题,刁先觉用一个月的时间,自学了英文版CAD软件,绘制出了一份全面、立体的3D图纸,让即使只有小学文化的工人也能明白其中的工艺。就这样,一团持续学习的火苗开始燃烧,也正因为这团火,让刁先觉收获了7项科研成果,6项专利,2项工法,所著文章多次在国内外桥梁杂志上发表。这是故事的第一个桥墩,这个桥墩叫学习。

5fa4ed3e4bd12.jpg

  上班前和妻子的一个拥抱,拎着孩子的小书包送娃上学,一天忙碌后热腾腾的饭菜,晚上督促孩子写作业。这些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场景,对于工程人来说,实在是弥足珍贵。十七年,刁先觉始终扎根一线;工程在哪里,人就在哪里。他说,这么些年我唯一的遗憾,就是少了些时间陪陪家里人。我错过了妻子的怀孕的辛苦,错过了孩子的成长,甚至在母亲病重时,也不能在床前陪伴。你知道吗?我的母亲曾在重症病房住了三天。那三天,我心里一万次想过要回家,但却一万次打消了这个念头。为了抢工期,项目24小时轮班待命,现场实在容不得丝毫的差错。每天只要一有空,刁先觉便赶紧给家里打电话。也许是感念这份赤诚与真心,母亲转危为安,他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这是故事的第二个桥墩,这个桥墩叫责任。

  成长为技术负责人后,刁先觉十分重视人才的综合培养。在安徽池州长江大桥建设初期,他发现项目的技术员对工程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摸底考试,并进行授课、培训,这批技术人员最终成长为了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池州长江大桥的建设团队被授予中央企业五四红旗团支部、交通部科技示范工地、中国交建年度十佳青年突击队、中交路建年度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这是故事的第三个桥墩,这个桥墩叫团队。

  十七年学习不倦,他是桥梁建设领域的能工巧匠;十七年沉淀一线,他是项目工程建设的守护者;十七年风雨兼程,他带领桥梁建设团队攻坚破难。几番辗转,他又回到了那个火苗燃烧的地方,在西江畔继续征战桥梁事业,努力将富龙西江特大桥项目打造为行业领先品牌工程和“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这十七年的工程人生,这座还未完工的桥,只是无数个踏实奋进工程人的缩影。他们坚持学习,肩负使命,团结协作,凭着一腔朴素的干劲和中国人特有的坚韧日夜奋斗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线!一个个血肉之躯,挑起了中国的脊梁,造就一座座超级工程,一个个建设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