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哈尔滨地铁3号线二期东南半环开通载客试运营
  • 发布时间:2021-11-29
  • 来源:南方公司
  • 作者:许薷文

11月26日,中交路建参建的哈尔滨地铁3号线二期东南半环开通载客试运营。


640-5.jpeg


哈尔滨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全长32公里,是哈尔滨地铁规划中的唯一环线,也是黑龙江目前在建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社会影响最广的地铁工程,开通后将与1号线、2号线相交连接,哈市地铁“十字+环线”网络架构将基本形成,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对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区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中交路建承建哈尔滨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TJ-3标、TJ-4标,全长2.8公里,包括三站三区间;机电工程JD-1-3标、JD-1-7标。


640-3.jpeg


哈尔滨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TJ-3标、TJ-4标施工区段位于国际会展中心商业圈,涉及到交通导改、管线迁改等复杂施工环境,加之哈尔滨冬季严寒漫长,一年中有效施工期仅7个月,如何克服施工场地狭窄,与城市综合管廊项目统筹合建,成为摆在建设团队面前的难题。


由于会展中心站施工场地有限,交通流量大,施工中会展中心车站路口处采用盖挖法施工,用321贝雷梁组成的栈桥作为临时路面系统,确保施工期间不阻断长江路直行交通。时任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在会展中心站视察指导工作时,为项目“架桥保交通”的责任担当“点赞”。


哈尔滨市全年温差极大,夏季气温高达40℃,而冬季气温可低至零下40℃。一冷一热之下,地层冻结又融化、膨胀又紧缩,随之而来的地层沉降会破坏围护结构,严重威胁到基坑的稳定性。


会展中心站周边环境情况复杂,施工中容易出现地层变形引起地层沉降,导致施工质量和安全事故。基于此,中交路建项目团队自主研发了“严寒地区富水砂层超深车站基坑施工关键技术”。


“26.25米,这是会展中心站基坑开挖的最大深度。”项目总工杨晓东介绍,“会展中心站为局部地下三层换乘车站,位于全断面富水砂层中,‘螺蛳壳里做道场’,考验的不仅仅是项目的协调能力,更是技术‘硬’实力。”


中交路建项目团队通过分析冻融现象的形成因素及破坏形式,采取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形式,摸清了富水砂层土体融冻过程的力学行为及变形规律,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地表沉降预测方法,进而成功地对地表沉降进行预测并应用于基坑工程,对工程病害进行了有效防控。


区间隧道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还会导致渗水,危及拱顶和掌子面土体稳定。土体变形最严重时,会造成涌水、涌砂和塌方等安全事故,安全风险极高。


富水砂层施工,治标更要治本。针对富水砂层地质自稳性差且要保证地面畅通的要求,中交路建项目团队采用了冻结加固施工(联络通道施工冻结加固施工)和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富水砂层地质区间段盾构施工)。


冻结加固施工俗称“人工制冷”,简而言之,就是将地层中的水冻成冰,使富水砂层变为冻土层,这样不仅能隔绝地下水,还能增强周边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与传统暗挖方法相比,冻结加固施工将地下水凝固成冰,在冻结壁的保护下进行地下工程掘进作业,安全高效、经济环保,逆向化解了建设难题。


为保证施工安全,中交路建项目团队根据工程特点仔细钻研,在盾构选型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不仅优化了盾构机刀具配置,还对盾构机渣土改良、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大幅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区间隧道安全顺利完工。


施工期间,中交路建项目团队共完成科研课题6项,获得专利授权16项,省部级期刊发表论文16篇(核心期刊发表9篇),完成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工法2项,以科技赋能项目高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