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跨越千山,传递梦想的希冀;桥,联通外海,汇聚繁荣的血脉。说起桥,我们中交路建人心中总是充斥着浓浓的自豪。翻开世界桥梁建设图谱,中交路建留下的印迹不可谓不深刻,不可谓不厚重。
从国内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上海东海大桥,到拥有6项世界之最和6项世界首创的江苏张靖皋长江大桥;从世界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到世界第一高桥——湖北四渡河特大桥;从当时我国对外承建的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印度尼西亚苏拉马都大桥,到非洲最大跨径的悬索桥——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中交路建创造了世界桥梁建造史上的诸多第一,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在海外承建过三大特殊结构大型桥梁的企业。
截至目前,中交路建累计参建了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跨海大桥10余座、长江大桥20余座、悬索桥20余座、斜拉桥50余座,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等诸多荣誉,实现了建筑施工行业重要奖项“大满贯”。
一座座气势恢宏的桥梁背后,凝聚的是中交路建作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的实力与担当。
踏海而歌
2003年,中交路建将建桥领域扩展至外海,参建了中国首座深海跨海大桥,在风高浪急的恶劣条件下,中交路建运用高效、科学的施工技术,仅用3年便实现大桥贯通的壮举,先后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等诸多荣誉,所创的“东海大桥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更是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不仅是中交路建桥建水平的体现,更是对企业精神的最好诠释。
东海之上,中交路建乘胜追击,参建了世界最大跨径跨海三塔钢箱梁斜拉桥——浙江舟岱跨海大桥。独特的塔身造型,典型的海洋环境,繁忙的通航水域和复杂的海底线缆环境,都给大桥建设带来了重重考验。中交路建建设团队通过构建“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全面系统的‘桥梁工业化’”生产模式,打造了10万吨级防撞钢套箱、“大曲率”空间曲线索塔,实现主通航孔桥高精度合龙,在东海之上创下一项项“世界之最”,项目团队也捧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诸多殊荣。
向山而行
在湘楚大地湖南,我们向张家界进发,于山区峡谷之间打造了一
座主跨856米的单跨钢桁架悬索桥——张花高速澧水特大桥。大桥横跨澧水河峡谷,桥面与谷底高差达400米,且桥址位于喀斯特地貌,溶洞林立、地质条件复杂。但中交路建人从不缺乏征服困难的勇气,不断创新施工工艺,利用火箭抛送先导索,实现全国范围内首次在雨雾天气条件下成功将先导索抛送到预定落弹点,项目团队也获得了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称号。
在山脉林立的贵州,我们向更高的山、更深的谷攻坚,打造了距离水面434米,高度排名世界第五的鸭池河大桥,其800米的主跨,更是成为世界上目前建成的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面对年极端天气达到208天、深切山谷中达11级的瞬时风力以及航横梁轴线标高偏差精度必须控制在毫米级等巨大施工难题,中交路建团队坚持创新引领,以极具前瞻性的施工组织、精密的现场管理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也荣获有着国际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古斯塔夫斯金奖,中交路建的桥建品牌实力再次获得国际认可。
沿江而上
在长江下游,中交路建参建了当时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大跨径型悬索桥——主跨1760米的江苏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在高达263.8米的主塔施工中,中交路建团队通过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大幅提高工效,以安全高效铸就内实外美,先后获得多名工程院院士的高度赞誉,中交路建也再次捧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如今,中交路建沿长江而上,在中国建桥之都——武汉开启了新的征程,与一众老牌建桥国家队同台竞技,最终成功中标亚洲最大沉井承载的,主跨1600米的单跨双铰钢箱梁悬索桥——汉南长江大桥。这座桥梁,不仅是长江中段最重要的过江通道,也是中交路建桥建实力迈入新台阶的标志。
桥梁的世界第一在不断变化、更迭,但中交路建对于跨越巅峰、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永远不会停歇。展望未来,中交路建将以桥为‘桥’,用打造‘一流基建价值链集成商’的实际行动,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勇当‘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