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路桥筑梦映山海,擎旗奋进铸丰碑
  • 发布时间:2024-12-17
  • 来源:中交路建华南公司
  • 作者:甄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我是华南公司甄潇。

摊开中国地图,鲜明的海拔差异跃然纸上,从西部高耸的高原山地到东部广袤的丘陵平原,太多的天堑,阻挡着人们的交通、交流,甚至出路。该如何才能跨越这一切?答案是:架梁为桥。

老路桥人常说“修桥铺路,行善积福。”展开中国桥梁建设画册,有这样一支既年轻又“老资格”的建桥队伍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因国防而生,服务国家战略而兴。

1963年,为打通第一颗原子弹的原料运输通道,“老桥处”二处应运而生,承建国防750工程,成为中交路建华南公司的前身。

回望六十一载光辉历程,六座桥梁,六段历史,见证了中交路建人的奋斗与坚韧。

回溯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国防之需,“老桥处”毅然接过打通“816”工程运输道路的重任。武陵山下,乌江之畔,一座连续多孔、大跨径的双曲拱桥悄然建成,对没有大型机械当时来说,455.35米的身躯,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信念的见证。人力抬石,绳索悬吊作业,每一块砖石皆浸透着筑桥人的血泪。2009年在三峡库区最后一声爆破声中,完成历史使命的它带着荣耀沉入江底。

时光流转至70年代末,水电之都宜昌三江之上,葛洲坝三江桥1117.14米的身姿横跨三江,成为葛洲坝工程的标志性建筑,如今桥下的文化长廊仍记录着建桥人风雨兼程的奋斗史,感召着新一代路桥人继往开来。

80年代,国门初开,我们南下广东中标顺德容奇大桥。作为国内首例引进外资修建的大桥,容奇大桥的建设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为我们成功敲开了广东市场的大门。此后,南屏大桥、惠州大桥、珠海大桥……一座座桥梁如同血管,织出珠三角经济腾飞的交通网络,也见证了我们在湾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华丽转身。

90年代,我们领先对手出征大江南北,中标国内首座大型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厦门海沧大桥。当时,国内建设大跨度桥梁的经验还不足十年,相关可供参考的设计和施工文献等资料少之又少。面对困难,我们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用十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塑造了20世纪中国桥梁界的代表之作。建成那天,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出席通车典礼并致辞,成为海沧大桥的独特记忆。

 

 

跨入新世纪,我们不断挑战极限。四渡河特大桥像一道黄色闪电从距水面500米的高空划过,让“中国建造”世界第一高悬索桥的名号响彻全球。面对沪蓉西高速路上自然环境最为艰险、施工难度最大的大桥,中交路建首创了火箭抛送先导索技术,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大桥的通车,不仅沟通起了湖北与西部的交通,更对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走进新时代,我们瞄准“高、大、难、新”,全力打造“高端桥梁建设品牌”,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设,再次刷新中交路建的“桥梁名片”。项目建设过程中,创新采用钢筋节段整体吊装工艺,将大量高空作业转为地面施工,极大地降低安全风险;索塔节段钢筋安装时间由4天缩短至1天,创造5天一节的“黄茅海速度”。

桥,是物理通道,也是时代印记。多年来,中交路建先后参建了15座跨海大桥、9座深山峡谷桥、14座长江大桥,21座悬索桥、57座斜拉桥、20座拱桥。

如今的中交路建,是中国拥有桥梁施工工艺最全的企业,黄茅海“拔节而起”的速度,龙门大桥“茅尾海上荡秋千”的跨度,顺德大桥“变形金刚拎铁塔”的精度,是我们“建桥国家队”的底气与自信。

作为中交路建桥品牌建设排头兵,华南公司历经61载风雨,创多项世界之最。已连续4年实现新签合同额超200亿元,营业额超100亿元,获评“中交集团TOP20三级工程公司”、“特大桥专业领航企业”。

回望过去,我们感慨万分;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路虽远,行则将至;桥虽难,筑则必成。我们将继续秉承“固基修道,履方致远”的企业使命,在最长、最高、最大跨径的桥上镌刻下中交路建的名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交上一份中交路建人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