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拉稳工程建设“进度条”,致力管理提升的先行者——记"最美中交路建人"谢马贤
  • 发布时间:2020-05-07
  • 来源:华南公司

1.jpg

        谢马贤,男,197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1999年在交通部公路二局二处参加工作,先后参建重庆忠县长江大桥、万州长江二桥、四渡河特大桥、龙江特大桥、浙江三门湾项目,致力打造多个优质工程;走进机关,以基层经验为奠基,坚持策划先行,推动管理创新,强化进度管控,致力实现公司产值不断提升。

  一线致力,打造品质工程“赢优质”

  2000年,刚刚成为蓝领工人的他,遇见了重庆忠县长江大桥,作为现场技术员的他,绞尽脑汁,主动作为,开展了多项管理革新和科技攻关,推动项目获“科技工作先进集体”“青年文明号”称号;凭借着过硬的品质,优美的造型,这座1199.73米长的单跨560米加劲桁架悬索桥,荣获二00六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2001年,转战重庆万州的他,走进了“跨江大桥”万州长江二桥建设现场。这是一座长度为1148米、主跨为580米的单跨悬索桥,为保证桥梁稳定性,桥梁锚碇采用了当时世界第一的复合式隧道锚类型,面对首创性桥梁设置,项目进行了15项科技课题攻关,用坚持和恒心成就了这座二00八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工程。

  2004年,成功跨过长江的他,成为了“桥圣”的助手,向着深切峡谷走去,向着“世界第一高桥”四渡河特大桥出发。在这座国内首例、单向坡居世界第一、主跨900米单跨双铰钢桁架加劲梁悬索桥建设过程中,他见证了“火箭抛送先导索技术”的巧妙构思,独特新颖的建设方式,将先导索送过高差650米的峡谷,打开了民用建设新的大门,也造就了2014-2015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工程。

  2012年,走过深切峡谷的他,开始成为桥梁建设的“主将”,面对地处高黎贡山断裂带的龙江特大桥,脚踏着火山地貌,感受着地震烈度,他带领团队解锁"云南强震山区千米级大跨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这一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首次在全风化玄武岩地区采用重力式锚碇构造,是工程建设的又一难题,技术团队对龙江特大桥锚碇混凝土以火山灰代替粉煤灰做为掺合料进行了应用性研究,将火山灰成功应用在锚碇大体积混凝土中,并形成成果在《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年第8期)中发表,为天然能源可持续利用的环保策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参考,这样一座主跨1196米单跨钢箱梁悬索桥,收获了2019年中交优质工程奖奖杯。

  2015年,习惯走在一线的他,来到了浙江三门湾大桥建设现场,海上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克服地处台风高发地带气候条件恶劣、海上超长桩施工风险大、施工期间需满足通航要求等诸多困难,超前策划,推动工地小改小创,将50m模架施工周期缩短至14天,创造了模架施工奇迹,被台州沿海高速指挥部誉为“中交路建三门湾速度”;精心施工,落实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积极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先后主持10余项课题研究,6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

  策划先行,强化经营管理“指向性”

  5座特大桥的磨砺,14年的一线积淀,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调回机关主持工程管理工作后,他坚持创新实践,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坚持策划先行,为项目经营管理指引方向;坚持合理管控,合理分解生产任务,持续跟踪形象进度;帮助和指导项目施工生产,推动公司产值大幅增长。

  坚持管理创新,并付诸实践,他主持编制了《关键线路管控实现“单元跟踪”》和《利用策划内容清单提高管控针对性和效率》等管理创新课题,并分别获得了中交路建管理创新一等奖及三等奖。其中,《关键线路管控实现“单元跟踪”》被评为2015年全国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有效提升机关综合管控能力和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临建标准化,有效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编制并印发了《钢筋加工厂标准化施工指南》《混凝土拌合站标准化施工指南》和《临时便道标准化施工指南》,为项目前期临时设施建设提供了依据。深入推进“专业化+模块化”管理,实现引江济淮靖淮大桥两个月之内完成场站建设,三个月之内启动桩基施工的目标,创整条线路验收最快记录;并以此为先导,实现了临建工程设计图纸化,管理合同化,施工精细化,达到临建工程管理标准化、精细化的要求,在降低临建工程施工成本的同时,形成企业自身标准。

  坚持策划先行,强化机关指引,项目策划是工程项目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整个项目经营管理的主要思路,是在认真分析工程特点、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对项目各项管理活动进行全过程、全要素、系统化的策划。他带领策划团队深入一线项目,立足生产经营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制定适应性策划方案,不断增强项目策划的科学性,为项目经营管理指引方向、保驾护航。

  对新开工项目,实施分段策划,把策划做到前端,提升项目策划时效性。针对富龙西江特大桥项目“超大型”“高技术”“品牌性”等特点,带领团队提前跟踪策划,将本项目定性为“创品牌”项目,将主桥、预制梁场、钢筋加工厂和拌和站策划为形象亮点工程,争创“鲁班奖”。

  对已开工项目,注重过程跟踪,实行动态管控,提升策划有效性。面对玉石项目施工条件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及时成立策划修订小组,利用项目停工间歇期,对项目组织机构、施工方案、分包管理、后续施工组织思路等进行了调整,保证项目在具备开工条件后迅速启动。

  紧抓现场施工,合理分解生产任务,持续跟踪生产形象进度。通过制定产值目标,与项目签订生产目标责任书,采取产值完成比例的定量计算和关键线路生产进度的定性评价修正相结合,提高了项目团队对生产进度的推进意识。持续深化生产管控体系改革,加强适应性组织建设,适应不断扩大的管理跨度,强化成本、材料、进度、质量、安全等内部控制关键管理环节的能力建设,严把施工组织设计关,将工期、工艺作为关键成本因素落实到进度、技术管理当中,相互促进,积极推进施工生产顺利实施。2019年度公司施工产值超额完成,同比增长了20%,形成了稳中有进的生产态势。

  精准施策,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自疫情发生以来,清醒认识公司生产经营工作正常化的紧迫性,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复杂性,在项目管控过程中,积极落实公司各项工作部署,以“三基”建设为基础,以“四化”建设为主线,夯实项目基础管理工作,提升项目管控水平,提高生产组织效率,强化运营管控能力,精准施策,抓细抓实项目复工复产工作。

  按照“早策划、早准备、早进场、早隔离、早复工”的思路,组织项目复工准备工作;指导项目根据属地疫情防控情况,及早排查施工人员,疏通物资供应产业链,检查生产设施设备,完成现场消杀防疫,推动项目达到复工检验标准。按照“疫情严重区域,暂缓复工,疫情轻度区域,做好防护隔离措施,有序复工,无疫情地区,及时复工”的原则,及时召开复工复产动员视频会、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落实日报制度,动态掌握项目进展情况,重点关注困难项目进展情况,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及时调派公司优质资源对困难项目实行驻点帮扶,保证现场能迅速进入全面复工复产状态。按照“分类型、分阶段、分工点”科学分类施策的原则,编制了《华南公司疫情防控和复工方案》,组织项目结合实际情况及属地疫情防控情况,做好目标任务分解,强化生产组织思路,提交专项策划方案,七个重难点项目率先复工复产,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的复工组织思路,以先复工项目带动其他项目实现全面复工,逐步提升施工产能。

  青涩年华行走于山水一线,堪破悬索桥施工管理难点,将“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国家级大奖收入囊中;从容不迫行走于管理前端,坚持策划先行,方案指引,为提升施工产能作出重要贡献。一笔一笔书写的成长笔记,翻过上一章节的坚守与奋斗,迎接下一章节的未知与挑战,不忘初心,筑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