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架上“滑梯”拓新路
  • 发布时间:2024-12-17
  • 来源:北方公司
  • 作者:王彤彤

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同事,大家好!我是来自北方公司的王彤彤。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架上滑梯”拓新路》

改革之路,核心便是思路,思有多宽,路有多远。改革之道,有时也是索道,比如在北方公司国道317线友谊隧道至映秀段改建工程项目,就有这样一条探索混凝土平稳渡江的奇迹之道。

友映项目控制性工程紫坪铺特大桥作为公司近年来承建的首座特大悬索桥,在建设之初便遭遇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而如何降低两岸物料运输成本、提高运转效率是项目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紫坪铺特大桥主跨485米横跨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岷江两岸山势陡峭,江面宽阔,河床基岩无覆盖层,这样的环境,以往最常用的栈桥和浮桥根本无法搭建。常规物料的运输可以通过架设双幅缆索吊来解决,但桩基浇筑需要大方量混凝土,这个方案由于单次运输量小,很难把控时间,就极有可能影响桩基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难题当前,公司“悬索桥施工技术”创新工作室“悬索桥技术攻关”党员示范岗等攻关小组应运而生。在科研团队多次头脑风暴,确定了用扁担梁一次吊装多个小方量料斗来破解双幅缆索吊运大方量混凝土不便的难题。

随着方案的按部就班残酷的现实再次让大家一筹莫展。过江后的混凝土需要先横向再纵向移动才能到达指定桩点,由于岷江岸坡度极陡、无施工作业面,罐车根本无法到达现场进行运输。如何让混凝土“下陡坡”成为了项目技术团队面临的新挑战。

夜色下,岷江边,冷风瑟瑟,愁上眉间。技术方案的讨论迟迟没有结果,大家手里的盒饭也变得索然无味或许是天无绝人之路,近乎绝望之际一名技术人员的爱人发来的视频通话给大家突然来了灵感!视频中小女孩开心地玩着滑梯,像天使一样滑进了大家心里。

“对滑梯!混凝土也可以‘坐滑梯’渡江啊围绕“滑梯渡江行动”,项目技术团队连夜建模、分析、调整绘制施工推演图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让混凝土在卸料平台使用轨道小车横向运输、再通过溜槽下溜至桩基灌注平台的“下陡坡”方案。

看,成了,我们的渡江计划成功了!看着紫坪铺特大悬索桥的第一车混凝土成功“跨江”、平稳“着陆”,大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紫坪铺特大桥施工过程中,友映项目通过使用“渡江滑梯”创下了运输混凝土渡江246趟次,最高连续运行72小时,缩短工期300的伟大奇迹

其实,友映项目为混凝土架设“渡江滑梯”,只是北方公司众多项目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构建了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激励体系。制定《项目总工薪酬考核管理办法》,创新提出项目总工薪酬系数可超越项目正职,最高达同项目正职水平的1.5倍,极大提高了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印发《专家委员会、内部技术专家管理办法》,从公司范围内选取施工经验丰富、技术攻关能力强、有一定技术造诣的优秀技术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公司专家团队,负责课题立项与验收评审、项目技术策划指导、重大方案研讨与技术服务、QC评选等工作,最大程度实现了技术资源共享。

奋楫者先,创新者强。国企三年改革行动以来,北方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被认定为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

立项路建级科研课题数量由原来的56项升至10项之多;各级科技奖项各级工法授权专利数量由原来的个位数,到近年稳步保持在每年50项上。

勇立潮头破大浪,敢叫日月换新天!在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北方公司全体职工将继续传承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文化基因,以“破藩篱”、涉险滩的决心勇气乘势而上、奋勇拼搏,用果敢的行动和实干精神让改革创新落地生根、让提质增效开花结果,为中交路建“一流基建价值链集成商”实现新跨越贡献改革力量、科技力量、创新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