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家风如清风化雨,润物无声
  • 发布时间:2017-06-08
  • 来源:北方公司纪委
  • 作者:李建垒

一个人的良性成长,离不开有温度的教育,而做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如何营造积极健康的家风环境,对孩子及家庭的发展均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因为,家风无形无影,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家庭的氛围、生活方式和兴衰。与此同时,家庭做为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由此可见,良好的家风,益于家庭,益于国家,益于民族。

2008年,我在读高二,那一年也是我们五口之家变成六口之家的一年——大哥结婚了。那段时间可真是把父母、二哥和我忙的团团转,可是谁也不看到彼此的疲累,脸上洋溢的全是幸福和感慨之情,幸福于家庭壮大,感慨于时光荏苒。记得大哥结婚那天,我在父亲那爬满皱纹却仍显刚毅的脸上,看到的不止有欣慰,更多的是骄傲。再后来在父母的操持之下,二哥也成家了,生儿育女,同一年我考上了重点一本,按照父亲的意思,是给他在祖宗面前挣了光。如今,以前的五口之家,已是人丁兴旺,再有两个月,我在中交路建参加工作的时间也满了三个年头。

说起来,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出身,地地道道的农民,唯一一点不同的,就是父亲读了几年小学,后来因为家庭变故成了流浪儿,走遍了大江南北,每次听父亲笑着说起他年轻时挖海河、走西北的故事,神往之余还有点心疼,虽然他从来不说自己吃了什么苦,但他那种即便身处艰难困顿之时也没有放弃向往美好生活的积极心态,深深扎根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我战胜求学时的彷徨、就职时的迷茫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给我了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并将一直影响我的人生,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一点也不过分,它不是物质的,却是无价的。我想,家风是什么,这就是家风,它不能简单的用“家庭风气”来描述,而是一种传承,一种精神上以身作则的传承,正如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传承到我们这些后世子孙手上的,除了文字和物件,更宝贵的是一种民族意识形态,而承载这些财富的正是一个又一个家庭。所谓根基决定高度,如果千千万万个家庭都能做到家风端正、薪火相传,一个国家焉能不富强,一个民族又焉能不强盛。

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抚育三个儿子,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也从来没有说过让一个孩子辍学的话,反而说的最多的话是“你们有本事就都考上大学,我就是卖血也要把你们供下来”,仅凭这一点,在那个年代,就比很多身为人父的强很多了。因为父亲不但深刻明白知识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而且勇于在困顿的现实生活之下为我们撑起一片求知的天,不向贫苦低头,也不让我们向命运低头,这份骨子里透出的坚强支撑起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家庭,营造了一份内柔外刚的正气家风。

在我们兄弟三人求学的那些年,父母从来不会过多地过问我们学习的事情,用父亲的话来讲就是“我们都是文盲,学习的事就靠你们自己了”,但过了这么多年,我依旧记得初中走读的三年里,母亲未曾有一日忘记早起给我做好上学的早餐,父亲未曾有一次在我拿了考试奖状的时候忘记过夸奖,也未曾有一次在我诉苦迷惘的时候敷衍了事。他们是不懂知识,但他们是很好的老师,身体力行的好老师。我们常说“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在我看来,不仅是第一所学校,而且是终身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父母担任着教师的位置,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对人生和世界的认知,千千万万个家庭会有千千万万种教育,初衷都是好的,但是有的关心过度、有的矫枉过正、有的听之任之,而我的父母,无疑找对了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将关心和期许通过无声的行动准确地传达给了我,正是感受到了这种默默的支持,我在迷茫的时候才能够坚定信念。2014年,我圆了自己重点大学的梦,这和父母无声的鼓励密不可分。正是家风无形,如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家风无影,如清风化雨,影响深远。

虽然父母不会过多干预我们自己的学习方式,但不代表着管教不严。记得二哥初一那一年,迷恋上了电玩,经常和同学翘课去打游戏,学业也下滑很快,终究是纸包不住火,被母亲发现了。母亲自然是很生气的,严厉地警告了二哥,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母亲发那么大火气。现在看来,打游戏这种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真的是不能沉迷,可是年轻的时候总是这么心性不定,没过多久,二哥还是没能抵抗住游戏的诱惑,再次翘课去了电玩城。外地打工的父亲得知情况后赶了回来,面对着一脸严肃的父亲,二哥头也是低到了无法再低。那一天,父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体罚了自己的儿子,手腕粗细的扫帚次次到肉,但父亲也仅仅是打了三下,并字字清晰地说了三句话,时至今日,依据在我脑海中存在:“这第一下,是给你妈打的,你明知道她心脏不好,还让她着急,是为不孝;这第二下,是给我打的,你清楚咱家的状况,我不会让你们因为没钱就辍学,但是也绝不能让你白白糟蹋血汗钱;这第三下最重,是给你自己打的,我们吃了没知识的苦,不能让你们再没知识,学习是个苦活,但你得坚持,哪怕考不上大学,也要识文断字,不要因为贪玩后悔一辈子!”那天晚上,母亲给二哥屁股上擦着父亲买来的药,絮絮叨叨地说了一晚上,后来二哥再也没有翘过课,虽然后来没能考上大学,但他说他心无旁骛地努力过了,没什么可遗憾的,如今每次说起那件事来,都很感激父亲当初的严厉。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一定是刚柔并济的,好的家风,虽然不一定能培育出直观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但相对于个人来说在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过程中却是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年华似水东逝,一去不复返。

如今,父母年事已高,虽膝下孙辈承欢,每日幸福充实,但也避免不了时间在他们身上刻下痕迹,近几年去医院的次数也逐渐增多了。2016年5月,是我在广东省清远市参建清西大桥工程的第二年,在全体项目人的辛勤努力下,工程终于开始步入正轨,正是实施蓝图的关键时期,那段时间的忙碌,让我暂时没有按照惯例给父母每周报平安。后来有一次在和大哥的闲谈中得知,正是那段时间,父亲去天津住了一次院,高血压导致的血管堵塞,一住就是七天才出院,两个在外地打工的哥哥回家进行了照料,避免母亲着急。那一刻,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情,用五味俱全形容可能很贴切了。听大哥讲,是父亲不想告诉我,他觉得住个院不是什么大事,没必要让我放下手上忙碌的工作奔波2000公里回家。

我终究是没有和父亲谈问那件事,但是那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工程人的难处,漂泊不定,没有假日,尽管每次和父母假装说不忙,但父母总是很贴心地嘱咐自己多注意身体,有一段时间也因此对自己的工作很茫然。或许是感受到了自己的迷茫,当我说想找个离家近点的项目时,父亲语重心长地说,“离家远近都没关系,我和你妈的身体其实还挺健康,你现在工作了,要把心多放在事业上,趁着年轻多打拼。我干了一辈子的木匠,你现在进了国企修路架桥,说起来我们也算是同行了。干工程是挺苦的,但重在脚踏实地,你得踏下心来工作,好日子都是慢慢磨出来的”。或许是父亲年轻时走的路很多,他的话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均是朴素的格言。

有一次母亲悄悄和我说,父亲现在在亲戚面前总是骄傲地说我在给国家修路架桥,就像从前经常在外人面前夸我期末考试又拿了年级第一一样。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我一直是父亲的骄傲,如今,也正在从事一项让他打心底里骄傲的工作!是啊,我竟然忘记了很小的时候和父亲说过,长大后要当一名建筑工程师,要让这个做了大半辈子木匠的父亲有一个根正苗红的工程师儿子!回首再看,原来自己的梦想一直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家风是什么,这就是家风,它是一个家庭的灵魂,使得老有所盼,幼有所依,为需要奔前程的人早已打下厚实的根基!

家风如清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如今,我也快到了而立之年,想必以后在教育自己后代时,多少也会有父母的身影。于是,最近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个为国家着想的父母,那么势必就会多一个为国家着想的子女,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个家风好的家庭,那么势必就会多一些品行合一的优秀人才。

因此,唯有不断提倡营造优秀的家风并薪火相传,我们才能走的更稳健,走的更遥远。一个人如此,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国家亦如此,一个民族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