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系列作品7
  • 发布时间:2017-10-31
  • 来源:南方公司
  • 作者:李亮

我爱我家

我的家四世同堂,上有九十三岁高龄的奶奶,下有年仅十岁的女儿,算上哥嫂侄,全家十五口人,职业涵盖了教师、工人、工程师、农民、学生,全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老爸经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做梦都没想到还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儿时的记忆里,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放学回家,坐在屋檐下,紧挨着奶奶的三寸金莲,从灶堂带着余温的柴火堆里掏出两个削了皮烤成金黄色的红薯,边吃着边听奶奶讲她经历的那些酸甜苦辣。

奶奶说她生爸爸坐月子时,只吃了一个鸡蛋,还是别人送的,而且这个鸡蛋是做成蛋汤,全家人一起吃。饿肚皮是常有的事,一天最多能吃两顿饭,吃的也都是粗杂粮,而晚上是没有饭的。因为家里实在没粮,一到晚上,爸爸饿得睡不着,哭闹着要吃饭,奶奶实在不忍心,起床抓两把豌豆去炒,那可是留作来年的种子,炒好后,一人吃几颗,算是对付了一顿晚饭。第二天晚上,戏又重演,奶奶实在想不出办法了,起来在床头的泡菜坛里抓几根咸菜,分着吃一点,又算过一夜。

相对于这些饿肚子的故事,我更喜欢听爸爸讲奶奶救人的故事(每次缠着奶奶讲,她总是笑笑,说那有啥好讲的)。爸爸说奶奶的爷爷是有名的老中医,偶尔会送给奶奶一点头痛脑热的药,奶奶都当宝贝样的收藏着。有一次,邻居家的孩子不吃不喝好几天了,眼看着连哭声都越来越微弱,一家人只能以泪洗面,愁眉不展。这时奶奶知道了,赶紧从箱底翻出她的宝贝药,据说叫“惊风丸”,化成水,一天连续给孩子服用了三次,邻居家孩子居然慢慢好起来,这个小孩子现在七十多岁了,也是当奶奶的人了呢。

奶奶虽然没读过书,连名字都不会写,也讲不出啥大道理,但在我看来,她不仅心胸豁达,而且生活充满智慧。家人从未曾听奶奶抱怨过什么,也没提过什么要求。每次妈妈说要给她买件新衣服,她都说她有,不要买了。吃饭有啥吃啥,从未说过不好吃。更不曾见她跟谁吵过架。讲故事时,听者还没乐,她倒先哈哈大笑起来。在那个贫瘠的年代,能保持平和乐观,实属不易。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一次吃饭时,不小心把碗掉下桌摔碎了,我吓得以为要挨骂。奶奶却一脸慈祥的对我说:“看着碗要掉下来了,赶紧往里面扶一下,实在没看见,掉下来摔碎了,就不用伤心难过,碎都碎了,下回就知道了。”这句朴实的话一直伴随我读书、就业、结婚、生子。常常自省我的碗是否到了桌子边缘,要不要往里扶一下?摔碎过了哪些碗?下次不能再碎。

也许,在奶奶这些日常细枝末节中,那时我幼小的心灵已然种下了坚强、善良、乐观的种子,再加上爸爸妈妈的浇灌,绚烂之花正在悄悄绽放。

爸爸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喜欢尽已之力,帮助别人。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放学回家,看到村里的陈二爷坐在我家门口,一脸的痛苦。再近一看,天啊,他左脚脚踝肿得比小腿还粗,还乌黑乌黑的,吓得我都不敢看。陈二爷说,他在等爸爸下班回家,看能不能帮他针灸一下。爸爸在乡中学当老师,空闲之余自学针炙,村里经常有风湿关节痛、腿痛、牙痛、面瘫的人来找他扎针。我问他:“你咋不去医院看呢?”陈二爷说:“去了,钱都花完了,还是不好,没办法了。”说着眼圈就红了。我赶紧给他端来凳子,倒了杯热水,一起等爸爸回家。爸爸回来二话没说,小心抬起陈二爷的脚,用清水给洗净,再用酒精消毒,然后找穴位扎银针。扎完针,流出好多黑色的血。爸爸给陈二爷擦干净,让他明天傍晚再来。就这样,我一天天看着陈二爷脚踝的肿慢慢消了下去,脸上的笑容爬了上来。大约一个月后,爸爸给陈二爷说你可以不用针了,完全好了。陈二爷脸上乐开了花,回家没多久,又回来了,提了一个麻布口袋,有半袋花生,非让爸爸收下,说他也没钱付,家里就这半袋花生了,一定要收下。爸爸盛情难却,又怕不收陈二爷心里难过,就让我收起来。第二天,爸爸给我一个沉甸甸的布袋,让我给陈二爷送去,我一看,里面有米,还有肉,我高兴地给陈二爷送去了,看着陈二爷眼里的泪光,我觉得自己也成了英雄。

妈妈是个百分百的孝顺媳妇,可以说奶奶能长寿与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是分不开的。印像中,奶奶生过好几场大病,每次家人都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可最终都在妈妈的照料下,奶奶恢复健康。为了方便照顾奶奶,生病期间,妈妈会在奶奶的床旁放一张小床,晚上只要一听到奶奶有动静,立马翻身起来去奶奶床边问:“老母亲咋啦?哪里不舒服?”也许是妈妈的悉心照顾感动上苍,让奶奶每次大病都能化险为夷。

奶奶平日里晚上总要喝一点烧酒,因为年事已高,牙已掉光,妈妈就想尽办法给奶奶做下酒菜,家里有肉,就剁碎炖烂,实在没肉,白鸡蛋煮熟,切成小块,拌上酱油,奶奶吃得也很高兴。每天晚上洗漱后,妈妈会将奶奶扶到床边,冬天里,晚饭前总会先把电热毯开高档,等奶奶上床睡好后,再把电热毯开成低档,把便桶放在床边,第二天起床后再洗净备好晚上用。妈妈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从未与奶奶生过气。

转眼间,那个坐在屋檐边吃着烤红薯听着奶奶故事的小姑娘已长大成人,并成为一个祖国飞速发展的建设者——中交路建人。记得在修建常州龙城大桥时,我把老爸接到项目部小住,老爸第一次亲眼看见大桥的修建过程,兴奋极了,每天写日记,记载着工程进度,今天修啥了,明天又修啥了,又看到了哪些这一辈子都没见过的机械设备。回想自己小时侯,过一条小河还得搬几块大石头,垫着脚尖淌着水过去,哪像现在这么大的桥,这么快就能修好啊!我每天下班回家,就是听老爸的“工程进度报告”以及感慨社会的发展。那语气,比我这个正牌路桥人还自豪。

今年,我买好机票,专程回家接上奶奶及爸妈,飞往北京。我一路还担心奶奶年事已高,又从未坐过火车、飞机,结果却让人啼笑皆非,下飞机时,给奶奶说到啦,奶奶却说:我坐在那间屋里,还没动呢,咋就到了?老爸也是兴致极高,乐呵呵的给我开玩笑说:“赶快告诉马致远,没有小桥流水人家,也没有枯藤老树昏鸦,古道早已变成铁道,火车、飞机代替了瘦马,不管夕阳西下不西下,都能把人从天涯送往天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很快就到家。”说完哈哈大笑,感叹社会变化真大,真大!我带爸妈去天安门广场、逛故宫,爬长城,老爸一路高兴地说:做梦都没想到,还能过上今天这样幸福的日子。

我很爱我们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老爸经常对我们说:人生的幸福和欢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生活中,家和万事兴,和睦的家庭能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温暖,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和智慧,带来前进的力量。如果国家是一个身体,那我们每一个家庭就是这个身体的一个个细胞,如果每个细胞都很健康,整个身体就会健康,如果每个家庭团结和睦,整个国家就繁荣、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