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
提起“家风和家训”这些字眼,其实我是有些陌生的,凭心而论,我的家庭算不上什么“书香门第”,而是“根红苗正”的工农阶级,所以家里长辈的文化程度并不能算作多高,自然也就没有很系统的“家风和家训”,但是有别于“家风和家训”这些充满着文人气息的家学内容,我觉得我家的家庭文化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氛围”,而这个氛围就是由我的姥姥和姥爷(外公和外婆)带动的。
童年记忆里,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对于我的管教并不是很多,多数时间我都是和姥姥姥爷生活。姥爷是一名退伍军人,大半辈子都是在军队及地方武装部渡过的,所以姥爷身上带着一股浓厚的“军事化”气息,但我姥爷这个人却非常和蔼,不像一般军人那么冷峻严肃。在我的记忆里认识姥爷的人都会对他交口称赞,姥爷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我想这大概因为他长期的军伍生活有关,我们家吃饭的时间永远都是准时的,晚上休息的时间也很早,就像军队每天晚上要熄灯一样,我小时候都是跟着姥爷看完新闻联播,便早早地回到房间去睡觉了,让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还有就是姥爷做事雷厉风行,坚持日事日毕,日事日清,绝不拖拉,我小时候放学回家都是吃完晚饭第一时间就打开小书包安静地写作业,只有等到作业都做完了才会去看电视或者和小朋友们玩,直到我长大以后才知道,原来不是每个小朋友回家都会按时完成作业的,而我大概在姥爷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也养成了日事日毕的良好习惯。
而对于姥姥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因为姥爷这个人不是很善于表达,所以他对我的影响更多都是无形当中的,而姥姥却不然,作为一名传统女性,她拥有着各项传统的中华美德,勤俭持家,任劳任怨,为了我们这个家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但是她不是那种旧社会迂腐愚昧的“小脚老太太”,我姥姥她是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知识青年”,只可惜当年临近高考的时候遇到了“十年动乱”,遗憾没能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不然一定会是一位更加出色的人民教师(姥姥之前当过初中老师)。
其实对于“家风家训”,我觉得没有必要太过拘泥于形式,虽然我家里从来没有提到过这些,但是重在实践,姥姥姥爷用他们自己的生活阅历,无形当中影响着孙儿辈的我,让我懂得了做人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做人要诚实守信,要正直清白;而其他细节方面让我懂得了要守时,要独立,胜不骄败不馁……正是因为长辈的言传身教,才能让我茁壮成长,这也让我懂得了对于后代教育的重要性,等我为人父母的时候一定要让我的孩子也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