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交路建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2-07-21
  • 来源:各单位工会

  每一次创新都是一次蝴蝶效应

  如同推进器,加快速率,提升效能

  产生量变,实现质变,进而形成迭代

  是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效引擎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中交路建工会联合科学技术部扎实开展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2018年至今已推动成立创新工作室33个,评选示范性创新工作室12个。

  各创新工作室紧密贴近企业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实际需求,围绕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科研、管理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工作,充分调动、激发了一线职工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推出了一批优秀创新职工、创新团队和创新成果,为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期重点介绍2021—2022年度获评的7个示范性创新工作室,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不一般的团队吧~




长大桥梁施工技术创新工作室


1.gif

  长大桥梁施工技术创新工作室致力于桥梁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推广及成果转化,重点研究深水基础和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及装备、关键结构施工技术及装备、装配式桥梁施工技术及装备。

  工作室主要从事长大桥梁重难点施工方案设计、新型施工技术施工装备研发和重点投标项目技术服务等,涵盖桥梁施工、岩土工程、结构工程、BIM工程、试验检测等专业。

  在中交路建“科技兴企”战略的指导下,长大桥梁施工技术创新工作室通过持续研发和创新,累积组织方案专家评审会25次,组织“一对一”方案工程师培训8期,组织技术人员考核30人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国家及省部级期刊发表论文4篇。




刘钊创新工作室


2.gif


  刘钊创新工作室依托在建桥梁项目成立,重点围绕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桩基施工、深基坑施工、桥梁装配式施工、C60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以及高塔高标号混凝土外观质量提升等内容开展专题研究。

  工作室主要针对大跨径桥梁建设工艺、设备、材料等开展研究,通过开展有效的技术攻关活动,确保项目安全、高效、优质建设。

  工作室成立以来,共立项科研课题4项,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项、专利受理6项、软件著作权授权2项、施工工法2项,发表技术论文13篇,获得省部级优秀QC成果3项、微创新成果9项,编写施工技术总结14篇,获得BIM优秀成果奖2项。




风积沙地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研究创新工作室


3.gif

     风积沙地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研究创新工作室依托丹锡高速公路经乌段西拉沐沦特大桥成立,西拉沐沦特大桥是目前世界上首座在风积沙峡谷区建设的桥梁,也是目前全球最高、跨径最大的PC梁多跨矮塔斜拉桥。

  工作室把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汇集在一起,围绕桥址区巨厚风积沙、高寒大风、大温差、深水等施工条件,以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降本增效等主题,汇集团队智慧解决现场施工中的瓶颈问题。

  自成立以来,该工作室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27项、软著1项、省级工法6项、省部级QC13项、省部级微创新成果8项、省部级BIM成果奖1项,在核心期刊论文发表7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交建企业标准1项;取得中国公路学会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成果评价各1项。




轨道交通工程关键技术科研创新工作室


4.gif

  轨道交通工程关键技术科研创新工作室依托成都地铁17号线及30号线项目成立,重点致力于成都富水砂卵石地质、泥岩地质盾构施工关键技术与车站基坑工程安全开挖与风险预防技术研究。

  工作室与西南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展开校企合作,对各项课题开展建模分析、技术理论分析等研究工作,构建了一种适用于砂卵石地层的盾构掘进稳定性评价模型,总结出先进合理的一整套组合施工技术与工艺。

  成立以来,该创新工作室累计组织培训66场次、考核28次,组织方案专家评审会31次,获得授权发明型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各类科技奖9项。




特长隧道建设科研创新工作室


5.gif

  特长隧道建设科研创新工作室依托于城开B1标、重遵3标、草果山隧道项目成立,重点研究特长隧道通风排水施工、软弱围岩隧道机械化施工、陡倾薄层煤揭煤防突施工、突水突泥预警、隧道病害处治等施工关键技术。

  工作室开展了隧道施工控制理念、隧道地质专业知识培训,湿陷性黄土隧道坍塌应急演练,瓦斯突出工区揭煤防突专项施工方案评审等技术交流活动,并收集、总结施工过程资料,形成多项技术成果。

  成立以来,工作室获中交路建级工法5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发表“岩溶地区隧道施工中的灾害及防治措施”等论文5篇。




地铁隧道掘进机施工科研创新工作室

  

6.gif

       地铁隧道掘进机施工科研创新工作室依托哈尔滨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重庆地铁18号线项目成立,主要致力于地铁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推进机械化施工、提升地铁施工质量、培养地铁施工技术人才,解决公司在地铁施工领域遇到的难题。

  工作室在地铁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富水砂层盾构掘进、冻结法加固施工联络通道施工、严寒地区冻胀融沉对深基坑的影响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成立以来,该工作室先后完成中交路建级科研课题6项,形成工法5篇、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项、受理发明专利5项、省部级期刊论文17篇和五小创新成果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国际标准条件下工艺创新工作室

  

7.gif

        国际标准条件下工艺创新工作室致力于法标C60白色混凝土桥塔施工关键技术、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人字形空间异形索塔施工关键技术,以及国外标准体系下长联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研发、推广及成果转化。

  工作室主要从事国外不同标准体系下特种桥梁重难点施工方案设计、新型特种施工技术、施工装备联合研发和国外重点投标项目技术支持等,涵盖高标号混凝土、钢结构、深水基础预制拼装套箱、斜拉桥桥梁折线型钢筋混凝土斜塔、加腋大悬臂梁移动模架造桥等研究。

  国际标准条件下工艺创新工作室通过持续研发和创新,累积组织方案专家评审会12次,提出合理建议要求60余项,保证项目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组织Midas桥梁施工模块应用培训5期,技术人员考核24人次;组织P6项目管理软件应用培训4期,80余人参与,加速管理与国际接轨;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