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郑万高铁郑州东至襄阳东段正式开通运营,结束了襄阳不通高铁的历史,襄阳至郑州的行车时间由“7个多小时”缩短至“1个多小时”,为打通西南地区至华中、华北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打下了坚实基础。
郑万高铁是郑渝高速铁路(郑州-重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系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主要高速客运通道,兼顾沿线城际及旅游客流运输。全长818公里,设计行车速度为350公里/时。
中交路建承建的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湖北段站前工程ZWZQ-4标汉江双线特大桥,全长28.384公里,其中跨汉江部分主桥为(109+220+109)米连续刚构-拱桥,是目前已经建成最大跨度的350公里设计时速无砟轨道连续刚构拱桥。
中交路建项目团队超前策划,精心施工,充分利用智能化设备,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对试验室、拌和站以及现场桩基、承台、墩身等施工各工序,实现了线形监控数据、智能张拉数据和沉降观测等多种数据的实时上传,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采用“多点悬吊+浮拼”工艺克服了因汉江限航大型起吊设备无法进入等难题,提高了围堰浮拼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在跨焦柳铁路(56+56)mT构转体施工中,中交路建项目团队首创“球铰中心定位工装”,将施工承重系统的上球定位高程和偏位误差精确控制到1毫米之内,球铰平面相对高差控制在0.5毫米之内,转体精度达到毫米级,同时采用“桥梁转体智能化实时可视监控系统”对桥梁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减小对既有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在主桥连续刚构施工过程中,首次采用“异位拼装+纵移+提升”施工工艺,拱梁同步施工,大大缩短了钢管拱施工工期占用关键线路的时间。
在高铁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中交路建团队研发应用了无砟轨道底座混凝土智能化整平机、全自动轨排铺装机、智能化自动分枕平台、智能化轨排精调机以及整体道床混凝土振捣车等多种智能化施工装备,实现了无砟轨道智能化施工。《基于成套智能精控设备在高铁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获评“2019年度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并入选参加中国微创新协会2019年优秀成果展示。
历时3年,中交路建项目团队先后获得了“底座板混凝土自动化控制整平系统”“无砟轨道施工桥面龙门轨道卡具”“悬吊浮拼钢围堰及其下水的施工方法”“钢桁拱双层临时预应力系杆的施工方法”等16项专利,在业主组织的劳动竞赛中屡获嘉奖,赢得各方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