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官方账号
近日,中交路建参与建设的黄茅海跨海通道荣获乔治·理查德森奖(George S. Richardson Medal)。这是继胶州湾跨海大桥和马鞍山长江大桥荣获“乔治·理查德森奖”、贵黔高速公路鸭池河特大桥荣获古斯塔夫·林登少金奖之后,中交路建第四次获国际桥梁界“诺贝尔”大奖。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三条重要的跨海通道,项目全长约31公里,中交路建参建的T3合同段路线全长约4.05公里,主要控制性工程高栏港大桥为主跨700米的独柱塔双索面全漂浮体系斜拉桥。
黄茅海海域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淤泥层厚、岩层破碎,桩基钻进难度巨大;台风海洋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因水化热引起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裂缝产生,影响结构耐久性;且索塔为总高度254.7米的独柱塔,主塔每一节段的空间造型不断变化,导致需求的模板造型均不相同,空间曲面异形塔塑形难度大、施工工艺复杂。
面对诸多施工难题,中交路建项目团队秉持匠心精神、严守精工标准,先后采用海淤地质大直径超百米钻孔桩施工工艺、变截面墩身钢筋卧拼预制施工工艺,以及海洋多风环境混凝土控裂技术、空间曲面大节段钢筋整体吊装技术,这些举措有效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与质量,创下5天完成一节塔柱施工的“黄茅海速度”,雕刻出内实外美的“小蛮腰”造型,实现了力与美的融合,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国际桥梁大会(IBC)是美国西宾夕法尼亚州工程师协会主办的学术会议,在世界桥梁界具有极高影响力。大会奖项设立于1988年,是桥梁界最负盛名的奖项,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IBC项目奖分为6类,其中乔治·理查德森奖是国际桥协设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奖,侧重于设计、施工、研究、教育等方面的杰出成就,颁发给近期完成且取得杰出成就的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