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我们
  • 发布时间:2018-07-19
  • 来源:总承包分公司
  • 作者:崔玲

有一群人,曾翻越茫茫雪山,深入无人戈壁,也曾穿越原始丛林,淌过溪流大河。

这是我们,坚毅的中交路建人。

有一群人,创造了横越高山的隧道,跨越江河的桥梁,四通八达的路网。

这是我们,务实的中交路建人。

有一群人,青春是关山万里、四海为家,信念是铺桥筑路、联通世界。

这是我们,奋进的中交路建人。

启航

2017年7月,我毕业了!2017年7月,我工作了!2017年7月,我成了一名路建人,开始了以企为家,以国为家,以天下为家的远行!

于是,我认识了这群可爱并值得赞扬的路建人,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智慧和力量,在祖国的秀美山川中,泼墨挥毫,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级精品工程,为国家的发展立下不朽的功勋。

远行

冬日,寒风凛冽;夏日,蚊虫聚集。午夜时分的默默坚守,他就是谭荐中,一名普通的技术员。

场地里的车辆来来去去,周而复始。他目送着每一辆渣土车的离开,直至消失在黑夜里。外边的夜并不好过,一次我问道:“晚上出渣土,在屋子里看视频监控不也很方便吗?”他那黝黑的脸庞露出些许笑容,说道:“视频监控中的确可以看到车辆出土情况。但在现场,出土效率会更高,出现突发情况也能很快解决。”朴质的话语,让我满心震撼。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择细壤,方能就其高。”工作岗位是如此平凡,岗位坚守者也如此平凡。但将平凡做到极致,这不正是“崇敬业”的最好诠释嘛。

一声电话铃响,让他翻身而起,直奔施工现场。他就是崔小亚,工程部部长。盾构接收处灌注桩施工,桩长26m,位置偏差要求不超过2cm。这对于24米长的钢筋笼吊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保证吊装精确,他在施工现场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验算,最终做到了钢筋笼位置偏差在1cm之内。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每一道工序的严谨细致,对高标准、高质量的执着追求,也许正是“求精益”的最佳注脚。

奋战

一场突如其来的冷冻天气,将南方大部分地区凝冻起来,整个高速公路犹如一个巨型溜冰场。往来车辆,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危机。越是最危险的时刻,越会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他们是中交路建总承包分公司下的养护团队。从实时监控天气到前期物资准备;从应急车辆调度到全线任务分配;他们封锁道路,集结队伍,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戮力奋战。夜晚的温度似乎更低,寒风刮在脸上,犹如刀割;冰粒穿透衣服,身上失去了原本的温暖;盐水浸透了手套,生了冻疮的手更是钻心的疼。24小时过去了,终于,路通了,被困的车辆能够一点点滑行。凝冻天气持续多久,他们就会夜以继日地工作多久。至凝冻结束,道安高速共计撒盐50余吨,安全事故发生率创造了最低。在这天寒地冻的环境里,他们没有退缩;在这举步维艰的道路上,他们一步步前行。他们用脚踏实地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展示着路建人的匠心精神。

新生

也许隧道里的光影终不见阳光,也许高速公路的印记会渐渐抹去,也许我们的青春缺少了城市斑斓的亮色。若干年后,当人们享受着高速公路带来的方便快捷时,我们已经收拾好行囊,奔赴下一个战场。当畅通无阻的公路将祖国大江南北一脉相连,当远行的游子实现“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梦想,我们可以骄傲而自豪地说:“看!那是我们曾经打拼的地方。每一根桩基、墩柱、每一片梁,都是我们路建人奋斗的印记!”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我们用行走的足迹,树立企业形象。

我们,是路建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