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交通建设报 || 老赵的笔记本
  • 发布时间:2023-09-18
  • 来源:交通建设报

在贵州仁遵高速公路9标预制梁场,中交路建项目常务副经理赵建祥盯着钢筋加工台,拿笔记录着:一分钟能加工60个弯钩钢筋,角度误差不超过1度……合上笔记本,赵建祥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整体功效提升近4倍,达到预期。”

作为交通强国建设先行示范重点项目,工程开工之初,仁遵高速便确立全面推行标准化建设、创建贵州省示范品质工程的目标。中交路建承建的第9标段围绕“品质工程”建设,着眼小处、细处,开展了一系列T型梁预制质量提升行动。

由于混凝土的自重和振动棒的震动作用,T梁浇筑时在横隔板挡板位置极易出现漏浆现象,从而造成梁体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等质量通病。为解决顽疾,赵建祥带领项目微创新科研小组扎根工地,开始了“找茬”行动。针对钢筋弯钩加工费时费力,还无法保证弯钩角度符合标准的问题,项目团队利用杠杆原理研制出由一根“钢管+弯头”构成的调整T梁弯钩钢筋角度的机具设备。“别小看这个弯钩,它能增加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程度,工艺标准化更是能保证每片箱梁的牢固性。”赵建祥带领科研小组对比数据后得出结论。

受到微创新成果转化的激励,项目技术人员研发热情高涨,随后的一个月,梁场“可移动式腹板胎模架”“T梁钢筋移动防锈喷浆机”“一种腹板钢筋保护层控制装置”等29项T梁预制施工微创新成果陆续上线,有效解决了箱梁梁肋钢筋与勾筋连接、预应力孔道防锈等质量难题,提升了箱梁预制质量和耐久性,通过制定生产标准量化规范执行的指标,累计节约232万元,真正做到了向节约1%要效益。

除了在技术创新方面发力,项目团队还提出创建示范梁场,通过精细化管理为打造品质工程提供内源动力。

走进项目梁场,T梁码放得整整齐齐,让人眼前一亮,每一个都贴着二维码和笑脸,仿似大型商超的展示货柜。赵建祥介绍:“我们每一片箱梁都有‘身份’,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箱梁浇筑、运输等每一个环节的数据,以及时间、内容、责任人等信息,实现了箱梁生产质量的可追溯性。‘笑脸’共有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别代表箱梁质量优秀、一般和不合格三个评级,对应的检查结果会直接影响施工班组的质量积分。”如此一来,各班组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提高了梁场的整体施工质量。

翻看老赵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他在工地上的发现和对工程创优提质的思考。每一个“金点子”的背后都凝结着建设者日夜奋战的汗水和智慧,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推动着项目精细化管理落地见效。项目建设期间相继获得“贵州省预制T梁示范梁场”“贵州省质监局平安工地”等称号,连续两年获得贵州省高速公路项目施工标准化考核第一名;在贵州省公路水运工程2020年度和2021年度工程质量安全技术“微创新”评选中,斩获9项成果。

谈起这些荣誉,赵建祥信心满满地说:“本子写满了还有下一本。对于我们来说,明天又是全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