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随着最后一节塔柱混凝土浇筑完成,中交路建参建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关键工程高栏港大桥东索塔在大桥5座索塔中率先封顶,受到央视、中新网、中国交通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关注。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全长约31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海域段长度约15公里,跨海段设置2座主桥。关键工程高栏港大桥为主跨700米独柱塔双索面全漂浮体系斜拉桥,本次封顶的东索塔总高254.7米(含塔冠6米),设计采用混凝土空间曲面圆端形独柱塔,结合中西方美学,以及“圆”“柱”景观造型元素,创新采用纤腰型独柱式形式,有海上“小蛮腰”之称。
高精度智造“空间曲面塔”
由于空间曲面异形索塔截面变化带来了节段模板的多样性,不同截面融汇的过渡段难以做到爬模轨迹的延伸,需要进行爬模架体体系转换或重组,大大增加了施工风险,降低了施工工效。
为了实现索塔截面从下往上圆形至圆端形再到圆形的空间曲面线形变化,中交路建项目团队开启“毫厘之争”,基于BIM模型数控雕刻系统,高精度智造每一节段模板,累计数控塑形约21600块模板,保证了索塔变幻的外形能完美展现;联合国际知名爬模厂家,将外模分为24片弧形板片,弧形通过CNC数控雕刻机切割造型木精准实现,随着爬升截面尺寸变化,模板进行逐层裁切或替换,模板爬架平台也随之变化,实现了海上“小蛮腰”索塔一爬到顶的目标。
高质量创造“黄茅海速度”
据了解,大桥所在海域气象多变、台风频发,索塔空间曲面造型的设计对钢筋安装要求高,传统的塔上钢筋散绑施工效率低下,也带来了海上高空作业的高风险。
为确保索塔高效率、高品质建设,项目技术团队研发出“曲面异形塔钢筋整体吊装”技术,减少高空作业人员60%以上,索塔节段钢筋安装时间由4天缩短至1天,创造了主塔从8天缩短至5天施工一节段的“黄茅海速度”;为实现索塔内实外美,项目技术团队开发了“基于云端的大体积主动温控系统”,减小索塔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中的内外温差,同时采用了玄武岩纤维网、抗裂纤维、抗裂剂等多种新型抗裂材料,采用自动养生喷淋系统与防风帆布覆盖,进一步提升索塔混凝土的抗裂效果、养护效果,为高质量建设“海上小蛮腰”提质增效。
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项目是广东省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又一超大型跨海工程,对于有效促进珠西装备制造业基地集聚,进一步强化横琴自贸区、高栏港与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